失去的血,怎麼找回來?
 

台灣的國民捐血率(按捐血人次計),去(91)年高達7.5﹪,較美國的4.8﹪;日本的4.6﹪;澳洲的4.9﹪高出許多,且血液品質良好,「捐血」幾乎已成全民運動,這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。雖然如此,有時仍會聽到有人說:「喔!不行。我的血是很寶貴的,捐出去的血,不知要吃多少補品;花多少時間才補得回來?」這是一般民眾對捐血仍持有的疑問。血液是什麼?為什麼是紅色的?在人體內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捐血有可能會導致貧血嗎?日常飲食中要吃什麼才補血?以下將一一為您說明。

一位正常成年人,全身的血量約佔體重的十三分之一(大約7.7%)。血液主要是由血球與血漿所組成,血球部份約佔45%,包括紅血球、白血球及血小板,此三者之比率約為500:1:20;血漿部份約佔55%,是由90%的水和10%的化學成份所構成,化學成份包括醣類、蛋白質、酵素、激素、脂肪、電解質及礦物質、維生素及代謝廢物等。由此可知,在日常飲食中,我們需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及水份,這六大營養素,可以提供人體製造血液所需要的物質以及身體所需耗費的能量來源。

為什麼血液是紅色的?這是因為血液中有大量的紅血球,而每顆紅血球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成分是血紅素。血紅素的組成是蛋白質(globin)與血基質(heme),而鐵是血基質的核心元素。造血組織會因鐵的不足而降低造血弁遄A因此,若嚴重缺乏時會導致貧血。在人體內鐵的總含量約4公克(g),其中有65%的鐵會形成血紅素(1g的血紅素約含有3.47mg的鐵);其餘的鐵則分佈在各組織的含鐵蛋白質與酵素中;或儲存在肝與骨髓,以備飲食中鐵供應不足時之用。肝臟是鐵的主要儲存器官,儲存量約佔60%。女性因為生理期血液的流失,食量又比男性小,因此,在需要量多、攝取量少、排泄量多的情況下,造成女性比男性較易貧血,也常因血紅素偏低而不適合捐血。依據衛生署規定,男性捐血者,其血紅素須高於13g/dl或血液比重須大於1.054;女性捐血者,其血紅素須高於12g/dl或血液比重須大於1.052,才合乎捐血的標準。血紅素偏低時,在日常飲食中可多攝取含鐵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,維生素C也有助於鐵質的吸收。

「血液」相當於人體內的運輸工具,可將人體所需之氧與營養素運送到身體的每個組織細胞,同時也將代謝廢物運出。體內若出現血液或缺血的問題時,就如同運輸工具損壞或不足,無法充分供應細胞所需養分,因此,細胞將無法發揮正常的弁遄A導致人體易疲勞、臉色蒼白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免疫力下降或甚至危害寶貴的生命。最常見的貧血原因,通常與飲食不均衡最有關係,此類貧血稱為「營養性的貧血」,是因造血所需的營養素不足而引起,如蛋白質、葉酸、維生素B6、B12、C、E及礦物質(如鐵、銅和鈷)等,因此,必須注重各種營養素的均衡攝取,才能達到最佳的造血功能。

成熟紅血球在血液中的壽命約120天,半衰期(t 1/2)為30天,故每天約有0.83%的紅血球會老化死亡。也就是說,體重60公斤的人,全血量若以75 ml/kg計算,則每天有40 ml的血液新陳代謝。因此,如果能定期捐血,不但可加快排出體內已老化的紅血球,減輕脾臟分解的負擔;更可刺激骨髓的造血弁遄A加速紅血球的生成,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,反而有益於身體健康。為了維護捐血人的健康,捐血是有安全間隔的時間限制,依據衛生署的規定,捐250毫升全血需間隔2個月;捐500毫升全血需間隔3個月;分離術捐血(捐血小板或血漿)則需間隔2個星期。此外,捐血也有年捐血量的限制,男性年捐血量不得超過1500毫升,女性年捐血量不得超過1000毫升;分離術血漿年捐血量不得超過12公升。這些限制都是為了維護捐血者的健康,因此,只要按照規定間隔時間捐血,絕不會因捐血而導致貧血。

事實上,在日常飲食中就可攝取到足夠造血的營養素,那些食物與造血有關呢?以下概略介紹:

  1. 蛋白質:為製造血球細胞的基本原料。代表性食物有奶類、肉類、魚類、全衛瀞B蛋類及豆類等。
  2. 維生素B6:可幫助血紅蛋白的合成。代表性食物有肉類、魚類、酵母、糙米、蛋類、蔬菜類、乳製品及豆類等。
  3. 維生素B12:可幫助紅血球的生成與成熟(因此長期吃全素者易有缺乏的現象)。代表性食物大多存在於動物性食品,如肝臟、肉類、魚類、奶類、蛋等。
  4. 葉酸:可幫助紅血球的生成與成熟。代表性食物有深綠色蔬菜、肝臟、肉類、酵母、蛋類及全衛瀞C(飲酒過量或長期吃全素者易有缺乏的現象)
  5. 維生素C:具抗氧化作用,並促進鐵的吸收。代表性食物為深綠及深黃色的蔬菜與水果(柑橘類、蕃茄、草莓等)。
  6. 維生素E:具抗氧化作用,可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。代表性食物有植物油(麥胚、玉米、大豆、葵花子等)、綠葉蔬菜及堅果類。
  7. 鐵:為合成血紅素的基本原料。代表性食物有肝臟、肉類、魚貝類、蛋黃、全衛瀞B綠色蔬菜、水果、葡萄乾。屨彯麥蚹K飲用茶或咖啡,以防減少鐵的吸收。
  8. 銅:具抗氧化作用,並可促進鐵的運用。代表性食物有動物內臟、貝類及堅果類。

由於現今生活型態的快速轉變,為了因應社會大眾忙碌且追求高品質的飲食習慣,使得速食化、精緻化的擬]四處林立。在長期固定的飲食攝取模式下,營養似乎充足,但是未臻良好均衡,因此,要想擁有美麗,享受健康,不是只靠醫生或藥物,而是要靠自己的良好生活習慣;均衡的營養飲食和適度的運動,並且付諸行動;持之以恆,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。

(本文作者/高雄捐血中心技術組莊仁禎)
附註:行政院衛生署所公佈的「每日飲食指南」,可做為我們均衡營養的參考。
每日飲食指南
類 別 份 量 份 量 單 位 說 明
五蔭痦藽?3~6碗 每碗:飯一碗(200公克),或中型饅頭一個,或土司
麵包4片‧
奶類 1~2杯 每杯:牛奶一杯(240c.c.),或發酵乳一杯(240c.c.),
或乳酪一片(約30公克)‧
魚肉豆蛋類 4份 每份:肉類(豬、牛、羊、家禽及魚)約一兩,或蛋一個,豆腐一塊(110公克)或豆漿(240c.c.)‧
蔬菜類 3碟 每碟:生蔬菜100公克(約三兩)‧
水果類 2個 中型橘子一個(100公克),或番石榴一個‧
油脂類 2~3湯匙 每湯匙油15公克‧

發布時間:2011/3/3 下午 06:17:00
發布單位:台灣血液基金會-公關處
最新異動時間2011/3/31 下午 06:32:44
Copyrights© 2011 Taiwan Blood Services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