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視覺圖
血液小百科
標題 天生不易凝固的血:血友病
Facebook plurk twitter     轉寄好友 友善列印
建檔單位:台南捐血中心


【正常血液的成員:凝血因子】
正常的血液凝結是血液中血小板,與部分血漿蛋白共同作用的結果;這些與凝血功能相關的血漿蛋白,即是凝血因子。

由於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過程中,具有加速以及加強反應的效果;缺乏凝血因子的協助,就可能發生凝血功能異常,導致出血時間延長。

【關於血友病】
血友病是一種因基因缺陷而產生的疾病,而血友病患者即缺少某一種凝血因子,因此血管破裂後,血液不容易凝固,導致出血難止。

為維持正常生活,血友病患者須要注射富含「凝血因子」的新鮮冷凍血漿/冷凍沉澱品/凝血因子製劑,而非輸用血小板。

血友病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的維多利亞女王,雖其本身無病徵,但隨著皇室常見的交互嫁娶,因而導致此疾病遍布當時的歐洲貴族階層;也因此,血友病又稱為「皇族病」。

資料來源: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《小大人的血液課》

最後更新時間:2023/11/22 上午 10:45:30
回最上端
Short Cut
回上一頁